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

我只關心教育

教育就是不要複製

2009-07-12 中國時報 【黃武雄】
 為什麼連紓解升學壓力這樣明白不過的事,都無法在台灣社會的主流菁英中形成共識?推動十二年國教、廣設高中大學,這些釋放學生心智的訴求,十多年來不是一波三折,窒礙難行,便是一實行就半調子。

 原因無他。我們社會的主流菁英,從心底就不相信紓解升學壓力是件好事。反過來,他們相信的是:要有升學壓力,人才會讀書,社會國家才會有競爭力。這是問題的關鍵。

 教育的本質是複製:這一代人設法把他們的思想、願望、價值與經驗複製在孩子的大腦皮質上。如果複製完全成功,結果必然一代不如一代,因為時代在變,以不變無法因應萬變。教育改革的目的,就是要降低複製的成功率,讓下一代超越這一代。於是教改便須面對最尷尬的處境,亦即:這一代人,尤其主流菁英,必須先有自覺,願意調整自己習慣的思考模式及價值,因為他們掌握教育的支配權。偏偏這件事最難。

 想想一位主流菁英,如果他早年的經驗是:在外在壓力的催逼下,通過一關關的考試篩選,才躍居今日社會菁英的位置,他如何相信:追求知識的熱情,才是學習的主要動力?縱使他曾靠知識熱情,開啟了自己的世界,但如果他自以為高人一等,認為自己不用逼,別人則要逼,那麼他也會反對紓解升學壓力的訴求。

 事實上,對天地萬物好奇,是每一個人類幼兒天生的稟賦。反而是長大了,人才變得只重實用與名利,不再好奇。小孩一進入學校,我們便用一套難懂的、規範性的抽象語言,以及一連串排比競爭的外在壓力,直接施加在他們的身上,澆熄了他們內心對世界好奇的動力。於是人被迫失去了對知識的熱情,學習變成被動,只靠名利的外在壓力,才能驅策人學習。他們長大了,把這樣經驗內化,也跟著相信:只有外在壓力,人才會讀書,才有學習。於是知識倦怠,變成了這個社會的普遍特徵。

 一個知識倦怠的社會,唯一能刺激它保持活力的誘因,是利潤刺激,經濟發展是它最耀眼的成績。至於在科學、文化、藝術、社會的大半領域,除了極少數人的傑出成就之外,我們應該承認這一代人的表現,普遍是平庸的,因為這一代人普遍失去了逼視真實世界的熱情。

 平庸的這一代人要複製自己的思維在下一代身上,這是教改的死結,除非我們願意誠實的面對自己,樸素而且認真的重新認識自己,努力瞭解小孩成長的真相。

 每一個人本身都是一個「複雜」系統,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是線性的。孩子對天地萬物的好奇心,就是探索知識的熱情,這是人最可貴的創造性特質,也是人創造力、想像力的根源。教育者要做的是:小心翼翼愛護每一個孩子身上,這個上天賜予的最最珍貴的特質,幫助他們打開經驗世界,打開知識視野,引領他們溶入文明創造,進入文明社會。但這項職責的前提是:紓解孩子們身上的外在壓力,啟動他們追求知識的內在熱情。把這件事做好,社會國家就會有競爭力。

 不要倒果為因。不要一天到晚藉口提高競爭力,急著把人「分級分等分類」,反而壓抑了人內心最珍貴的知識熱情。

 十多年來教改的困境,就在於教育複製。因為太多人基於自己的成長經驗,只相信外在追求功名的壓力、不相信內在追求知識的熱情,所以十多年的教改,實行起來不是半調子,就是一波三折,面目全非。一九九五年我看到教改路線偏離正軌,曾悲觀的在中時寫了一篇〈再等半個世紀〉,期待民間力量再起。

 事實的發展比我所估計的樂觀。才十四年,民間教改的聲音便又重現街頭。

(作者為台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,四一○教改運動發起人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中國時報 A3/焦點新聞 2009/07/11
《朱敬一專文》教改 不必是為自己的孩子

【朱敬一】
  中國大陸流行個笑話:中共強迫大官學英文,成效不彰。一日胡錦 濤巡查口試,問某大官「how are you」是什麼意思,此官答道:「 how譯怎麼、are譯是、you譯你,故原文譯作:『怎麼是你』」。胡 錦濤不悅,再問「How old are you」什麼意思,此官答道:「how譯 怎麼、old譯老、are譯是、you譯你,故原文譯作:『怎麼老是你』 」。
  周二與朋友閒聊,我說星期天要參加十二年國教的七一二遊行,可 把朋友們嚇了一大跳。論年紀,自己已經不再活蹦亂跳了,上街遊行 也只有「踽踽獨行」的分。論資歷,唉,也算是教改元老了;一九九 四年四一○遊行的伙伴們,都已經金盆洗手,我又何必重出江湖呢? 論利害,子女都大學畢業念研究所了;推不推十二年國教實在與我八 竿子扯不上關係。《時報》朋友問我:「朱老師,當年推教改的李遠 哲、黃武雄早歸隱山林了;教改遊行『How old are you?』」
  為別人孩子上街:12年國教該做
  我答不上來。只覺得內心有種激動,激動地想為「別人的」孩子們 做些什麼,卻又在僵硬生冷的制度下使不上力。十二年國教,該做。 一把老骨頭只能靠參與遊行,表達微薄的支持。
  有不少大人說,唉呀,孩子們補習考試吃點苦,也沒什麼不好嘛; 我們不都這樣走過來的?這話有對有不對。什麼叫做「走過來」?如 果當年沒有那番體罰惡補、填鴨吞棗,我們今天的性向是不是會更圓 融一些?如果當年把考試惡補的時間拿來開展孩子們的視野,我們今 天是不是興趣更充實一些?如果當年體育音樂課不曾挪為物理數學考 試之用,我們今天會不會更健康一些?再說,也許不少人「走過來」 了,但那些因為「沒辦法走過來」而誤入歧途的孩子,社會對得起他 們嗎?
  百分之九十九教育有缺陷 要改
  有不少大人也說,哪一個國家的教育沒有缺點?台灣的教育其實不 算差,別再瞎改了。這話也有對有不對。別國教育有缺點,我們管不 著。但既知台灣教育有缺陷,大家凝聚改革共識,又有什麼不對呢?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;就算自己的孩子已經大了,看到別人家學 子朝七晚九,反覆折騰在不具深度的「基礎」教材之中,一考復考, 再考又考,你不會心疼嗎?我每年在台大兩百人的班上做民調,問他 們沒有近視眼的人數有多少、沒有上過補習班的人數有多少。廿四年 來,這些民調數據逐年下降,今年都已經不到百分之一。補習的定義 是「對正規教育有缺陷者的補充學習」。如果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正 規教育都有缺陷,這教育還能不改嗎?
  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,每個孩子都只有一個童年,而許多大人都希 望,孩子們這唯一的童年,是個快樂的童年。這些孩子不必是你的孩 子,但你還是可以來遊行,表達你對別人孩子的關心。
  《時報》朋友問我:「How old are you?」我真想說:「How noa re you?」
(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)

一杯啤酒的快活

沒來由的
心情開始鬱悶了起來
可能跟明天是禮拜一有關吧
突然間
好想徹徹底底的放鬆一下
好想不帶手機去墾丁快活個幾天

情緒起伏都一陣一陣的
沒事的時候怎樣都沒事
心情一不好所有煩惱都湧上心頭

好險
冰箱裡還有僅存的兩罐啤酒
滿滿的冰塊
滿滿的泡泡
瞬間得到些許的解脫
我想
這大概是我近期
少數可以盡情享受的人生吧...
enjoy it